English

何谓“留学”

2000-02-2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东京帝国大学博士 董炳月

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感动了许多观众。主要原因一是它的真实性,比《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中的“表演”更有吸引力和震撼力;另一个原因是编导对留学生活的悲剧化处理,使留学生活失去了固有的光环与神秘性,变为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炼狱。

但在我等曾经留学日本的人看来,编导只是把目光投向并且局限于留学日本的中国人中的“贫下中农”乃至非留学人员。中国留学生聚居的后乐寮没有出现;日本最大的留学生会馆、居住着来自五六十个国家的三百多名留学生(中国人占三分之一以上)的祖师谷留学生会馆没有出现;中国留学生多达七八百人的东京大学也没有出现。那么,谁出现了呢?就主人公而言,有打工挣钱的丁尚彪(占1集);来东京寻父的小张素(占2集)等等。许多获得日本政府、财团奖学金以及中国国家教委奖学金在日本进行较为正常的留学生活的人,居然没有一个被详细介绍。

“留学”者,“留居国外学习或研究”之谓也。丁尚彪称得上“打工英雄”,却绝非留学生。小张素去日本也与留学无关。把持日本护照的渡边敏行(叶敏)在东京一边读书一边开店的生活作为“留学生活”,已近于开玩笑。

我并不否定这部纪录片的价值。相反,我认为它在加深国内外中国人的互相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功不可没。问题在于它只把大象的耳朵展示给观众,告诉观众大象的形状是一只簸箕。

如果这部纪录片的名字不叫“我们的留学生活”,而干脆叫做“在日本的日子”之类,问题也许就会少一些。其实,丁尚彪的故事如果不是被作为“留学生”故事而是被作为别妻八年、望女成龙、异国打拼的“苦男人”故事来叙述,才是题中之义。

(《北京日报》2.16)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作为历经千百年积淀且传承至今的民族美德,孝亲敬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优势,也是将人口老龄化世纪挑战转化为新发展机遇的有利条件。【详细】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光明网联合推出“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党校公开课第十四季)专题视频。【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